一切修行,凈心為要;凈心之法,無如念佛。一念凈心一念佛,念念凈心念念佛。人生真正的意義就是:以健全的心靈,依道而行,達成目標,擁有幸福自在乃至圓滿覺悟的人生。
現在的時代腳步很快,每天都會有新的產品出現,新的事物產生,有新的事情發生,面對千變萬化的生活,不由地我們就時常容易感到焦慮、困惑、迷茫,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對自己的目標產生懷疑。
漸漸地,如果不加以解決,這些問題就會一直陷入一個惡性的循環,從而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狀態。
心靜才能明智,我們得抽出時間來騰空自己原有的陳舊思想,讓自己心靜下來,好好的去思考,好好的去判斷與均衡,才能夠讓我們在當下活得不那么的焦躁與不安。
關于修行,主要是對自己的心態,加以修正。不是去對他人的監督。時時刻刻管理好自己這顆心。努力清除內心的污垢垃圾,污垢垃圾包括所有的妄念。
大家不要誤會,千萬要聽清楚,在我們沒有證悟、證道之時,這時所存在的妄念純屬于污垢垃圾,甚至起心動念也不例外。因為心迷之時,所起的念頭不真,不清,不潔,不明。所以稱為污垢垃圾。證悟,證道的念頭,又真,又純,又潔,又明。所以稱為妙智。為什么說怕大家的誤會呢?因為念頭,本來就是自性的作用。
不然《金剛經》里面怎么能說,諸法不說斷滅相。這個相就是指念頭、意識,而不是指外相。也就是說所有的外相,都是展現在這個意識的基礎上。
所以說,佛法,包括三藏十二部,所講的沒有其它的,主要所講的就是這兩種“心”,這兩種心,一個是真如心,另一個是妄心。其實也是一個心,這個妄心就是真如心的作用,故稱為妄心。
為什么佛法總是講這顆心呢?因為釋迦牟尼,這位智者,他發現了宇宙的事實真相,了解了自然的規律。也就是說他發現了,宇宙中的所有一切萬事萬物的生與滅的,這樣的一個規律性。生從何來,死從何去。也包括六道相互演變的因緣。

所以釋迦牟尼,他老人家發現了之后,向我們大家來宣告?吹轿覀兂撩缘谋娚,執迷不悟,業浪不息,隨波逐流,造成苦不堪言。所以告訴大家,人人聆聽,教我們大家如何逃離,這六道輪回的苦海的種種方法,設方便之門,廣為演說。大家要認真地聽從,佛的教育,按照程序,次第來進行修正。
首先就要從棄惡揚善開始入手,斷除內心的種種欲望,種種的妄念,各種情執的束縛,愛慕虛榮,給自己增添了痛苦。諸位要知道,世間的一切萬物,包括身體,畜生道的體相,也都是一個生滅無常的幻相,就是影子。也就是說千萬不要對影子有所情執,愛情,友情,親情,母子情等等,情執本來就是分別心。我們不應該起分別心,要用一顆同體大悲之心。因為萬物皆為同體之源,都是同一真如心,在作用。換句話說,我們的本來,真正的自我,就是只有一個,真如心。
不然怎么能說,我們諸位,本來就是“如來”,與諸位佛菩薩皆為一體。大家一定要努力修正,凈化心靈,早日回到本來的自我。大家在修學的道路上,要修正自心為主題,而不是抓住佛法,練口才。這個不對,那個錯,這個場好,那個人好等等,這些無聊的話題,皆為夢話。都是影子,千萬不要對影子的癡迷,對影子的癡迷那是投錯了方向。
說來說去,就是讓我們把這顆不安的心態,不斷地鍛煉,把這個念頭止住,F在我們眾生的念頭,無法安住,同時也不知道控制。越想越頻,越想越復雜,這些妄念稱為業習。
修行的目的就是首先要止住,斷除這些妄念。首先要做到徹底的安住,安住以后,能有自控力,這樣的功夫建立之后,然后再進行下一個程序。修行必須要有程序,否則難以成功。
所以,無論修行佛教也好修行道教也好,修行修的是善、修的是因果。心善為本,心誠則靈,其他的,不必執著。
凈心修行九九修行快速轉運法 結善緣 積善因 得善果!宗旨:通過修行快速改善自身磁場運勢,增加福報,福蔭后代!微信:tangyiqi999
|